前言
骨質疏松癥(osteoporosis)是一種以正常骨礦化的骨量降低和骨組織微結構破壞為特征,導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謝性骨病。臨床上,骨質疏松癥按病因可分為原發(fā)性和繼發(fā)性2類。原發(fā)性骨質疏松又分Ⅰ型(絕經(jīng)后骨質疏松癥)、Ⅱ型(老年性骨質疏松癥)和特發(fā)性青少年低骨量和骨質疏松癥。繼發(fā)性骨質疏松原發(fā)病因明確,常由內分泌代謝疾?。ㄈ缧韵俟δ軠p退癥、甲狀腺功能亢進、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、庫欣綜合征、1型糖尿病等)全身性疾病引起。常用來誘發(fā)骨質疏松的動物有大鼠、小鼠、兔、犬、豬、山羊和非人類靈長類等,也可通過基因敲除來制作骨質疏松的動物模型。目前用于骨質疏松癥研究的動物模型主要有誘發(fā)性疾病動物模型和基因修飾動物模型。誘發(fā)性疾病動物模型包括去勢模型、藥物致骨質疏松動物模型以及失用性、營養(yǎng)性、腦源性骨質疏松動物模型等。選擇合適模型將有助于闡明骨質疏松癥的發(fā)生、發(fā)展機制、鑒定新的藥靶以及新的生物標志物,進而對臨床治療提供依據(jù)。
部分造模方法
使用動物:大鼠
【造模機制】:
骨保護素(osteoprotegerin, OPG) 又稱破骨細胞生成抑制因子,小鼠敲除該基因,則促進破骨細胞分化。OPG基因敲除小鼠無其他身體缺陷,但由于破骨細胞生成過多,骨吸收作用過強而使得全身骨礦密度、骨生物力學性能明顯下降,進而導致骨質疏松。
【模型特點】:
該模型具有全身骨質疏松發(fā)生情況穩(wěn)定、動物本身未受外界因素干預等優(yōu)點,是一種良好的原發(fā)性骨質疏松動物模型。缺點是造模早期容易出現(xiàn)多種骨質疏松性骨折。
參考文獻:
1.許鵬,郭雄,張銀剛,等.維A酸誘導骨質疏松模型大鼠的效果及機制.四川大學學報(醫(yī)學版),2005,36(2):229-232
2.李昊,張西正.小鼠骨質疏松模型建立方法與評價指標選擇概述.中國骨質疏松雜志,2012, 18(7):663-665
3.沈培芝,徐宇,張戈,等.比較密骨膠囊與維生素D3對糖皮質激素性骨質疏松模型骨量、骨強度影響的研究.中國骨質疏松雜志,1997, 3 (3):9-11
4.宋敏,李晶.大鼠骨質疏松模型的復制方法及意義. 當代醫(yī)學,2010, 16(15): 16-18
5.陸再英.內科學.北京:人民衛(wèi)生出版社,2008
6.施新猷.現(xiàn)代醫(yī)學實驗動物學.北京:人民軍醫(yī)出版社,2000
7.曹麗梅,董培智,李波.糖皮質激素誘導的骨質疏松大鼠模型綜合評價.中國藥事,2005, 19 (10):589-594
8.謝肇,李起鴻,孟萍,等.去卵巢大鼠骨質疏松模型的特點.中國臨床康復,2006, 10 (28):79-81
9.Syed FA, Melim T. Rodent models of aging bone: an update. Curr Osteoporos Rep, 2011, 9(4):219-228